立夏之后,万花竞相绽放,气候在冷暖交织中透着宜人的舒适。然而,一想到夏日里可能遭遇的萎靡不振、肌肤油腻又湿漉漉的状态,便觉提前调养脾胃刻不容缓。此时养脾胃,犹如为身体打下坚实基础,无论后续享用何种美食,都能更好地转化为气血,为夏天储备满满能量。
那么,脾胃究竟偏爱哪些食物呢?
脾爱甘淡,温和祛湿,适宜众人
甘淡之味,最能滋养脾胃。甘味食物,能补充脾胃之气,强化其运化功能。何为甘味?并非那些添加了各式糖分的甜品、饮料,而是如细嚼馒头、米饭时所感受到的清甜与回甘,是食物本身自然涌出的淡淡甜味,无需过多调料点缀。南瓜、山药、玉米、大米、小米、红枣、胡萝卜、红薯、土豆、大白菜,皆是甘味之选。
淡味,顾名思义,味道并不浓烈。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之效,能助力脾胃运化水湿,减轻体内湿气积聚。脾胃不喜厚重、辛辣之味,辛辣虽能祛湿,却也易耗气伤身,让人疲惫。相比之下,淡味祛湿更为温和适宜。茯苓、薏苡仁、冬瓜,便是淡味食物的代表。
散温健脾祛湿,四神汤散来助力
这款健脾祛湿的粉粉,源自大名鼎鼎的四神汤散,由茯苓、山药、莲子、薏米精心配伍而成。每一味食材皆具甘味,共同守护脾胃健康,或甘或淡,恰到好处。
这四味食材,巧妙地将“脾运水、肾主水、肺行水”的水液循环运转起来。茯苓,健脾利湿;薏米,健脾祛湿,与茯苓强强联合,增强脾运化水之功,使湿气通过尿液顺畅排出;怀山药,健脾益气之余,还能补肺气,将水液向内向下输送,濡养其他脏腑,祛湿而不伤阴不助燥;莲子,乃脾之果,补脾止泻,又能养心安神,减少内耗,让脾肺肾各司其职,安稳运作。
“香入脾”,这粮食的香气,能天然唤醒脾胃。而甘淡之味,更是脾胃所钟爱。有的朋友饮用后,原本白腻的舌苔变淡了,整个人倍感舒适,脸上出油也减少了。在炎炎夏日来临之前,先养好脾胃,让身体清爽一夏。
脾主运化,最怕堵塞,推腹通脾胃,气血更充盈
立夏过后,阳气生发更为迅猛,身体内的垃圾也趁机跑出。身体如同土壤,需要好好翻腾松土。许多人脸色晦暗、便秘、下午身体发热、手脚冰凉、痰湿湿热重、上热下寒,皆与脾胃堵塞有关。
如何通脾胃呢?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推腹了。推腹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通便。我的经验是,晚上推腹5分钟,第二天早上便意会更加强烈。
当我们通过推腹使脾胃通畅,便便顺畅,脾胃运化能力增强,吃下去的食物便能更好地转化为气血。脾胃强健后,湿热垃圾得以清除,气血自然充盈,干净的气血也会越来越多。
推腹前,先抹点油,这样推揉会更省力更深透。推腹方法非常简单:两手中间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推腹几下后,肚子会发出咕咕声。
睡前醒后,或是觉得脾胃气不顺、吃太撑的时候,都可以揉揉肚子,随时随地让肚子舒舒服服。听到胃肠鸣叫、打嗝放屁,都是好现象,说明身体畅通又舒爽,而且肚子会持续暖乎乎的,特别舒服。
等脾胃被唤醒,我们即使吃得简单,也能得到更多的补养。除了推腹,我们还可以借助植物的力量来打通脾胃。
脾喜七分饱,藕粉平补气血,清胃火,饱腹感强
春天下半场,很多人胃口莫名变好。我们平时吃辛辣、油炸食物多,熬夜、饮食不规律,都会导致胃火过盛,食欲变得特别好,但吃下去却不能很好地消化。
这时候,很适合吃一点藕粉。藕粉平和滋阴,藕生在水中,得水之性——清润滋阴,能滋阴养脾。很多人容易饿是因为胃火太旺,消化食物快,但其实脾并不强壮。用水里的食物来养阴清热,再合适不过。
藕又能养脾胃,长在泥土里,又有了土之性——养脾、疏通养中焦。藕中有孔,且很通畅,能疏通血脉,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上热下寒的朋友吃了它,还能引火下行。
做成藕粉更是养人气血。《随息居饮食谱》盛赞藕粉:“老藕捣浸澄粉,为产后、病后、衰老虚劳妙品。”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藕粉的血糖指数(GI)只有33,其淀粉性质与大米不同,消化吸收速度较慢。糖尿病人可以少量食用纯藕粉。
我自己的体会是,饿的时候吃藕粉,不会马上觉得饱,但慢慢会感到饱腹感,很能抗饿。很适合晚上懒得做饭或是小饿的时候吃上一点。
冲藕粉的方法也很简单:取一点温水调匀后,一边搅拌一边注入沸水,藕粉就会立刻变成糊状啦。
我们的藕粉,来自荷藕之乡江苏宝应,早在明代就成为贡品。纯纯10斤藕才能出1斤粉,浓缩出来的精华,快手冲一碗,慢慢养、轻轻补,不上火,补养之力持久温和,一直小火慢炖着补你的气血。
顺阳网-配资平台炒股票-手机配资股票一览表-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