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星宇航”)
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重启香港上市进程
今年以来
包括国星宇航、极米科技、天味食品在内的
多家成都企业相继筹划或推进发行H股
赴港上市热潮涌动
其背后,既是企业积极拥抱国际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的战略选择,也折射出成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格局的发展导向。赴港上市,不仅为企业带来国际资本的“资”持,更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化治理结构、拓展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强化成都与香港两地的金融合作与产业协同。
01
多家企业拟赴港上市
布局“A+H”双资本平台
国星宇航2025年1月27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该企业成立于2018年,聚焦商业卫星星座系统建设,致力于构建天地一体化的AI基础设施,提供全球覆盖、低成本的星基解决方案与天基智算服务。今年6月,其“星算”计划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并参与组建链主基金赋能产业发展,未来若成功上市,有望进一步带动成都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发展。
2025年春节前,百利天恒已再次递交招股书;此后,新荷花、星阅控股、星邦互娱、东方妍美等企业也相继提交上市申请。仅8月一个月,极米科技和天味食品两家企业先后发布公告,明确筹划发行H股并赴港挂牌。值得关注的是,百利天恒、极米科技和天味食品均已在A股市场上市,如赴港成功,这些企业将实现“A+H”双资本平台布局。
02
港股市场活跃+制度创新
吸引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双向奔赴
企业赴港IPO,不仅是融资行为,更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这从众多企业披露的动机便可了然,极米科技意在通过赴港上市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支持全球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天味食品则希望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推动长远发展。
毕马威华振成都分所所长万姝指出,成都企业集中赴港上市,既得益于香港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受惠于其更具包容性的上市制度,“可以说是一场成都企业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据毕马威报告,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资总额1071亿港元,领先全球IPO市场,其中A+H架构的企业贡献了72%的募资比例,前十大IPO项目覆盖工业、消费品、医疗健康、能源等领域。
“这些港股市场热烈追捧的赛道,与成都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吸引成都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前往。”万姝还提及,港交所针对特专科技企业设立的上市新规,以及针对达到一定融资规模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18A章节”,都为成都一批高科技、创新药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通道。
“成都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越来越多,步伐越来越快。”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华西投资推广总监干杉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成都产业发展非常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很快,香港金融发展成熟、贸易网络丰富,“蓉港合作有很好的互补性”。
03
近30家蓉企成功赴港上市
促进产业与资本的协同联动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已有近30家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涵盖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这些企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获得国际资本助力,显著加快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步伐。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康诺亚,从500平方米实验室起步,仅用五年即实现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临床开发及商业化,其自主研发的IL-4Rα抗体药物“司普奇拜单抗”不仅填补国产空白,更被纳入“惠蓉保”创新药品目录惠及更多患者。如今,企业已形成了全球化的合作网络,在蓉建设的产业园区有望今年底完工。
企业选择赴港上市,既是个体发展的战略需要,也融入了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深度合作的宏大叙事,见证并推动成都与香港,通过资本、产业、创新等多维纽带,实现更深层级的“双向奔赴”。
就在前不久,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就开展常态化交流合作达成共识,推动香港的国际资源优势与成都的产业发展潜力深度融合,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香港贸发局西部地区首席代表周宏表示,香港贸发局将充分发挥全球网络优势,为成都企业“走出去”和香港企业“引进来”搭建更高效的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两地在金融、科技、现代服务等领域务实合作。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article_adlist-->推荐阅读 ]article_adlist-->加开动车!涉及川渝黔升温↑降温↓入秋→,成都人要跟35℃说“明年见”喽!
]article_adlist-->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
编辑 王戬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郝燕萍
监制 张元龙
]article_adlist-->顺阳网-配资平台炒股票-手机配资股票一览表-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