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60年,一位加拿大工会女同志来中国看到的。那时候,工厂不光是干活的地方,还管职工的吃住行,生老病死全包。孩子有托儿所,老人有养老院,医院就在厂子旁边,职工结婚还能分套房。曾几何时,这些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搞法,工厂办社会是负担,国有企业没有私人企业有竞争力,所以要靓女先嫁,更别说各种福利,给你口饭吃加个班怎么了?996是福报!为啥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育,甚至躺平了?没保障啊!生活压力像座山,工资刚够租房吃饭,哪敢想生孩子买房子。以前工厂里,职工生病了,厂里医院看病不要钱,孩子上学也有厂里学校,学费低得跟白送似的。现在呢,医院排队挂号难,动不动几百块没了,孩子上个幼儿园一个月好几千,谁还敢多生。那会儿的工厂,职工住的宿舍虽然简陋,但一家人挤一块也够住。厂里还常组织看电影、跳舞,过年过节发点米面油,日子过得紧巴但心里踏实。加拿大那女同志看了直说,这哪是工厂,简直是个小社会。她回去跟自己工会的人讲,中国工人生活有保障,干活也有劲头。可现在,年轻人挤在城里小出租屋里,房租一涨就得搬,工作不稳定,干着干着公司说裁就裁。网上老有人说,90后00不支持996,00后更懒,躺平了。可谁不想好好干啊?没个盼头罢了。以前的工厂福利多,工资不高但管得多。退休了有养老金,病了有报销,孩子还能接班进厂。现在企业讲究效率,福利砍得差不多了。很多人干到四五十岁,身体差了,岗位没了,只能去跑外卖、开网约车。新闻里说,现在好多城市年轻人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个孩子得全家搭钱养。人民日报报道过,房价高、医疗贵、教育成本高,这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有人在网上抱怨,工资三千,房租两千,吃饭花一千,存不下钱,谈啥未来。工厂那套体系也不是没毛病。人多了,效率低,有些人混日子,厂里开支也大。后来改革了,厂子瘦身,福利少了,企业轻装上阵。可这轻装,卸下的是职工的保障啊。以前厂里有个大食堂,饭菜便宜量又足,现在外卖一顿三四十块,吃几次工资就见底了。那位加拿大女同志要是今天再来看,估计得摇头。外国也有压力,但人家的工会还在,争取加班费、带薪假,失业了还有救济金。中国呢,工会现在更多是组织活动,帮不上啥大忙。年轻人现在为啥躺平?不是懒,是看不到路。网上看到个帖子,说一个程序员996干了三年,攒了点钱想买房,结果房价涨得比工资快,首付都凑不齐。结婚生子更别提,彩礼、孩子奶粉钱、补习班,哪样不要钱。以前工厂里,孩子生下来有厂里托儿所,夫妻俩都能上班。现在托儿所贵得吓人,很多人只能让老人带孩子,可老人也有自己的病痛,哪顾得过来。BBC报道过,中国生育率低得全球少见,年轻人觉得养孩子太累,干脆不生了。老一辈常说,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手机电脑啥都有。可好日子不是光看东西多不多,关键是心安不安。以前工厂管得多,职工心里有底,敢生敢养。现在工作996,收入不稳定,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谁还敢多要孩子。网上有人算过一笔账,养个孩子到18岁,没个几百万下不来。这还不算房价。新闻里说,政府也在想办法,推什么租购同权、保障房,可落实到地方,房子还是贵,租房也不便宜。那时候的工厂,职工有种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厂里一份子。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就是个打工仔,干完这单就走人,没啥盼头。以前厂里过年还有联欢会,大家一起吃饺子,热热闹闹。现在公司团建都嫌烦,参加一下还得自掏腰包。网上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努力,是努力了也没回报。房价涨、物价涨,工资不涨,干得再好也买不起房。当然,也不是说以前的工厂多完美。人多事杂,管理乱,浪费也多。改革后,企业效率高了,赚钱多了,可职工的日子却没那么踏实了。新闻里常说经济在增长,GDP多少多少,可普通人感觉不到。钱都去哪了?大企业、大老板赚得盆满钵满,普通人还是那点工资。网上有人吐槽,996加班到半夜,回家还得还房贷,生活跟上紧发条似的。政府也在努力。新闻里说有新政策,降低房贷利率,鼓励生育,增加补贴。可这些政策到地方,效果总是慢半拍。地方小报上写过,有个城市推了公租房,租金比市场价低点,可房子少,排队排到几年后。年轻人等不起啊,生活得继续。网上看到个故事,一个小伙子攒了五年钱,准备买房结婚,结果女友等不及,跟别人跑了。这事听着心酸,可现实就是这样,没钱啥都干不成。回想那位加拿大女同志看到的工厂,职工们虽然工资少,但日子有保障,孩子生病了有医院,老人退休了有宿舍。现在呢,医院挤破头,养老院贵得吓人。年轻人不是不想奋斗,是奋斗了也没希望。网上有人说,躺平不是放弃,是实在没辙了。以前的工厂,职工觉得自己有家,现在的公司,职工觉得自己就是个工具。改革是好事,效率高了,企业强了,可普通人的保障呢?谁来管管这事?
顺阳网-配资平台炒股票-手机配资股票一览表-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