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的18名队员抵达黄冈市罗田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板栗产业专项调研。罗田作为全国知名的板栗主产区,坐拥46万亩板栗林,年产量超5万吨,板栗产业是当地农户增收的“支柱”。此次调研源于队员们对“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园区与基层组织,摸清板栗产业在产业链延伸、科技融合、群众联动中的现状与痛点,以青年智慧为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出发前,团队已查阅罗田板栗产业近五年发展报告,确定以“科技赋能—种植实践—基层协同”为调研核心。
首站调研走进大别山农业智慧园。刚入园内,全自动分拣线旁的机械臂正精准挑选板栗,队员们纷纷驻足观察。园区负责人王经理指着中控室的大屏幕介绍:“这套智能系统能通过色泽、大小给板栗分级,效率是人工的8倍,还能同步生成质量检测报告。”在研发中心,队员们看到了板栗酵素、板栗膳食纤维片等深加工产品,王经理拿起一瓶饮品笑道:“这些产品把板栗的附加值提高了5倍,去年仅深加工板块就创收1800万元。”而在冷链仓储区,低温保鲜技术让板栗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王经理说:“这解决了‘旺季烂、淡季断’的难题,去年反季节销售占比提升到30%。”
离开智慧园,队员们来到凤山镇的板栗种植园。初秋的栗园里,沉甸甸的栗苞压弯了枝头,农户们正忙着疏果。有着15年种植经验的周大叔递给队员们一把特制采摘钳:“这工具能站在地上摘高处的果子,比爬树安全多了,一天能多摘20斤。”他指着林间的滴灌带介绍:“村里统一铺设的智能灌溉系统,手机一点就能浇水,一亩地能省30方水。”队员们发现,树下套种的花生已近成熟,周大叔笑着说:“‘板栗+油料’的模式,让一亩地年收入多了800块,现在家家户户都这么种。”
展开剩余59%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三里桥村委会。村支书张书记组织了一场“圆桌座谈会”,村民代表、合作社负责人、物流站点工作人员围坐交流。“我们村2800亩板栗,去年纯利润420万,但瓶颈也很突出。”张书记的话刚落,村民陈大姐就打开了话匣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秋收时雇人难,工钱一年比一年高。”合作社赵社长补充道:“虽然注册了‘罗田板栗’地理标志,但散户多、标准不统一,好货卖不出好价。”物流站李站长则提到:“板栗壳脆易损,包装成本高,寄到北方每斤运费比苹果贵2块。”队员们边记录边回应,“推动‘合作社+农户’统一标准”“开发板栗主题农家游”等建议让在场众人频频点头。
五天的调研结束后,“志远”服务队梳理出罗田板栗产业的发展图谱:科技应用让产业链“拉长变宽”,多元种植让农户“腰包更鼓”,但劳动力流失、品牌标准化不足、物流成本过高等问题仍需突破。接下来,队员们将结合调研数据撰写报告,提出“建立青年返乡种植扶持计划”“打造板栗文化IP”等具体建议,并计划联合学校食品专业师生,协助当地开发更多即食板栗产品,让这颗“山间珍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图为讲解员介绍各种罗田特色农产品。 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们学习天麻的相关知识。 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与板栗种植园果农的合影。 张晓曼 供图
图为队员们与三里桥村书记开展罗田板栗发展座谈会。 张晓曼 供图
发布于:湖北省顺阳网-配资平台炒股票-手机配资股票一览表-配资门户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